• 挖掘潜力谋发展·抢抓机遇促跨越

    时间: 2019-04-17
    浏览次数: 1273

    加快职业教育发展进程,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夹江云吟职业中学建校26年来,深得各级党政、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关注、支持,在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和欣慰的成绩,各项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目前,我校有在校学生人数1386人,教职员工103人(外聘教师16人数除外),现开设有计算机专业部、电子机械专业部、旅游汽修专业部五大类十一个专业。学校于1994年10月跻身于四川省省级重点职业中学行列,1995年10月接受专家组首次复评合格,被国家教育部认定为四川省重点职业中学。

    “同舟共济、用心工作、用心学习、真抓实干、再创佳绩”,反映出我校师生工作、学习的昂扬斗志和开拓进取的坚定信念。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云吟职中人“艰辛创校,务实兴校,规模壮校”的美好愿望与憧憬。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自始自终、坚决执行党和国家的办学方针,牢固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思想,时刻秉承“为生而教,为业而学”的办学理念,一直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对内强化管理,对外改革发展,在成功实施职业教育与市场就业需求、国家产业发展和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与高校相应专业的“三个接轨”,向高校输送优秀职高毕业生,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一批又一批高素质、有品位、受欢迎的现代职业人的工作中,探索出一条适应市场需求、主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之路。

    回顾近年学校工作,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整合教育资源,谋求健康发展。

    1、领导重视是学校健康发展的根本。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得到了各级党政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关心、支持,在学校定位、办学方向、发展规模、制度完善、项目申报等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而使学校发展得以紧跟时代步伐,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规模不断壮大、办学效益和社会知名度不断增强。省、市、县各级领导都对学校的发展倾注了大量的精力,他们多次亲临学校检查指导工作,共谋职业教育发展。在我校普、职、成综合高中一度陷入困境的关键之期,上级领导高度重视,及时刹车,正确实施普、职分离的策略,极大地激发出云吟职中人无尽的工作热情,成为我校快速、健康发展的活力之本、动力之源。

    2、市场优势是学校健康发展的前提。夹江县地处四川省西南部、乐山市北大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产业为建筑陶瓷生产,全县农业人口29万,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达9万个,日益发展的瓷都经济对农村剩余劳动者进厂务工的素质要求形成突出矛盾。现状表明,加大农村剩余劳动的各类培训或转移培训已成为发展夹江经济和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安置的当务之急。富有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和市场对人才的大量需求,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充足的生源和广阔的就业渠道,也为我校建立健全农民工培训服务体系,推动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校本资源是学校健康发展的保证。目前,我校校园占地113亩、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学校设备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位居全市同类学校前列。学校有一个勇于探索、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领导班子,校级干部均为研究生、本科学历、高级职称。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0%,专业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高、中级职称教师57人,市县级骨干教师23人,全国优秀教师及省市学科带头人7人,学校三个专业部五大类11个专业的设备设施在现阶段均已加大投入、安装、使用,所有设备总值达800万元。雄厚的师资力量,完善的设备设施,为学校的重点专业建设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师资保证和物质条件。校本资源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尤其满足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需要。

    二、创新办学思路,打造职教名校。

    1、主动适应市场、建设品牌专业。专业建设既要遵循品牌规律,又要遵循市场规律。学校主动适应市场,按照市场需求着力加强专业建设,促进实验、实习设备的现代化建设,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整体改革,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培养面向市场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增加服务经济社会和社会发展的实力。我校现正逐步形成汽修、电子、机械、计算机应用、旅游骨干专业群,使学校的专业建设既符合市场的需求,又带有适度超前性,骨干专业、品牌专业优势初步显现。

    2、积极融入市场,拓展服务功能。按照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指示,学校与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多方联合,积极融入市场,推行一校多牌、一校多制、一校多用的多元多维发展思路,全面履行农村职业教育的职能和义务,多年来,形成了学历教育、农民实用技术教育、农民工转移培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国家产业发展和地方产业调整,综合服务于城乡多种产业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服务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化转移。

    3、大胆开拓市场,全力服务“三农”。学校瞄准城乡市场需求,大胆开拓市场,实行校企合作,在“围绕陶瓷论陶瓷,跳出陶瓷办专业”的同时,努力加大为农服务、助农致富力度,使学校现有资源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发挥出应有的积极作用。仅2005年3月以来的各类培训就达96期,先后培训各类人员3900人次,其中劳务品牌培训900人,阳光工程培训2300人,温暖工程培训600人,就业和再就业培训150人,据统计,经培训后的务工人员工资水平较培训前的700元左右提高到1200元左右,此工作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村贫困家庭的脱贫致富和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学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出现了相应攀升。

    三、追求“三个接轨”,促进跨越发展。

    近年来,在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决定的指引下,全校上下,不断强化职业教育功能,不断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培训,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实行技术培训与农民工转移相结合、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动就业相结合、农业技术培训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努力实施“三个接轨”,从而促进了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走向跨越式发展。

    1、与市场需求接轨,拓宽渠道谋跨越。学校一向把职业教育同就业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准确定位,主动出击,坚持实施校企合作,精心培养与企业零距离接轨的适用型人才;构建了面向省内外的人才信息网络,通过计算机网络、各种传媒、就业办事处、校园招聘会等渠道,分析市场需求,把握人才供需新情况、新趋势,积极面向市场办学;同全国多个省、市地区签订了用人协议,就业安置渠道畅通,就业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在“决不把不合格学生任意推向社会”的育人标准引领下,近年里,学校毕业生十分抢手,供不应求,就业录用率达98%以上。

    2、与产业结构接轨,真抓实干求跨越。国家产业的发展与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为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教育必须培养出适用人才,才能在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中充分发挥作用。学校利用省级重点职业中学应有的强势,先后承担政府及各部门交付的各类培训任务,加大“学校加基地连大户带农户”的科技推广服务力度,实施农业科技入户,主动适应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农民增收献计献策,为夹江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3、与高校专业接轨,提升质量促跨越。现代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充分融合,成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也使得靠质量求生存、靠质量促跨越成为了一种务实之需。我校依托中国西部瓷都特有的资源优势和市境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形成了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并举、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并重,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结合、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共享、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相融的办学格局。曾先后与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畜牧兽医学院、四川外国语学院、成都电子高等专科学校、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乐山师范学院、乐山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相关专业联轨,建立起递进式的人才培养体系,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大幅攀升,并先后向高校输送优秀毕业生2000多人,培养各类专业实用人才近万人。

    乘职业教育空前发展之势,扬“为生而教、为业而学”育人之旗,挖掘潜力谋发展,抢抓机遇促跨越。云吟职业中学在前进的征途上固然出现过低迷与困惑,但更多的是迎来欢歌和笑语。在未来5年的发展规划中,新一代云吟职教人正在努力营造“校园建公司,班级设岗位,先生即师傅,作品成商品,学生为员工”的育人氛围,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过硬的职业技能,严谨的职业纪律、高尚的职业习惯”为核心的“四职”教育抓紧抓好抓出成果;一场“以行业和工种为项目”的深层次教学改革给每一名学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成才空间;立足夹江、面向四川、放眼社会的“校企合一、工学结合”之举同时给每一名学子搭建起施展才华的理想平台;“学好一个专业、培养一种特长、掌握三门以上现代技能”之育人目标更使所有学子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天地独领风骚!

    如今,学校与乐山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实施省重和国重的强强联合并迅速跃上职教发展的快车道。我们坚信:有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有全校师生百折不挠,奋发有为之精神,创建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的目标定能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