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而教、为业而学
    依托行业 办好机械专业
  • 点击量:1558
依托行业 办好机械专业


夹江云吟职中举办机械专业起步较晚,1994—1997年办了四届,以后停办,到2008年春季恢复招生。过去办机械专业没有师资、没有实训设备,专业教学和实训教学主要在联办学校九0九清江技校完成,办不出自己的特色。08年春季恢复招生后,我们抓紧时间购买设备、外聘教师、挑选教师转型,但在教学实践中,有两个矛盾十分突出:

一是实训内容和技能标准问题,书本上的东西与行业中实际用的东西相差甚远;

二是实训耗材的问题,学生实训时间多,学校耗材负担不起,学生实训时间少,又学不好技能。于是我们深入行业进行调查研究,最终确立了“从行业中来,回行业中去,依托行业办专业”的机械专业办学思想。具体地说,“从行业中来”就是把企业相关工种必要、实用的技能引进来作为实训教学内容,把实训的耗材、原料从企业中拿来加工;“回行业中去”就是实训加工的产品和毕业生回到行业去,产品的质量合格,学生的技能就合格,毕业生回到行业去工作,就能得心应手。这样,学校节约了实训成本,企业节约了生产成本,形成了校企合作的“双赢”格局。目前,我校正围绕这一思想,进行全方位改革。

一、实施“依托行业办机械专业”的背景

我校实施“依托行业办机械专业”的改革不是孤立的,它是学校全方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部分。我校从今年7月初开始,提出了“跳出陶瓷做陶瓷,围绕陶瓷办专业”、“学校即工厂、班级即车间、学生即员工”等一系列专业建设思想,同时着手进行综合改革:一是对校园进行“美化、绿化、香化、硬化、文化、职业化”集中整治,打造职业型校园,搬迁改造实训室15间,其中建成理实一体化教室5间,引进行业元素,营造行业氛围;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建立文化长廊,让每一棵树和每一面墙说话,墙上取下了科学家画像,换上了全国十大杰出工人和“云吟之星”(我校就业、创业的毕业生成才典型)的画像;职业型育人环境初具雏形。二是德育工作,以“四职”教育为突破口,培养现代职业人,使德育工作为教学和学生就业发展服务,实现德育工作重心转移。三是教学工作,强力推行以行业和工种为项目的教学改革,从做开始,先会后懂,实现教学做合一。在此背景下,机械专业紧紧依托行业,进行个性化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

二、机械专业教师队伍和实训设备配置

俗话说,师高弟子强,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办好机械专业的前提。我校机械专业目前有外聘行业技师3名、国家级培训数控教师1名、转型教师3名,陶瓷企业兼职教师4名,初步组建了机械专业教师队伍,今后在数量和质量上还要不断充实和提高。

在实训设备配置方面,目前有车工实训车间1间,车工理实一体化教室1间,共有数控车床和普通车床35台,其中教师自己改装的具有特殊铣槽功能的车床2台;钳工实训室1间,共有60个工位;焊工理实一体化教室1间,共有21个电、气焊工位;安装有数控仿真加工软件50个节点。计划在2年内还将添置生产型普通车床、铣床、钻床、数控车床等30余台和部分陶瓷机械,具备工厂化多功能机械加工能力。

三、机械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根据我校以行业和工种为项目的教学改革总体要求,机械专业文化课和素质课以实用、够用为原则进行设置,约占总课程比重的30%,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按照行业技能和工种设置,主要设置有:机械识图、机械基础、普通车工、钳工、焊工、数控编程与加工、机修工等7个大项目课程,约占总课程比重的70%,其中80%以上的专业课教学时间用于实训,中午和下午放学后、晚自习等第二课堂时间全部用于实训。机修工项目是根据我县陶瓷企业大量需求机修工的实际,开设的机械专业边缘项目课程。每个项目课程的子项目内容和技能标准的编制原则是:普通车工、钳工、焊工、数控加工把来自机械加工厂的技术要求和技能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相结合而编制,机修工是根据陶瓷企业技术要求编制。目前,我校已与两家陶瓷企业和两家机械加工企业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并成立了企业技术骨干和学校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定期讨论和修订各子项目教学内容和技能标准,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熟练掌握企业要求的技术技能标准,不断学习新工艺、新技术。

四、创新教学管理——过程与目标并重

1、加强教学过程检查和教学效果评估。一是每周由各班班干部向教务处填报教学周情学生反馈表,及时了解和处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二是教研组长每月进行教学六认真检查考核;三是教务处和专业部交叉巡视课堂和实训室,检查教学情况;四是行政和专业部交叉听课,评估课堂教学效果。

2、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为平台,实施参考项目课程考教分离。学校出台了技能教学管理规定,以中级技能鉴定考试合格率为评判标准,实施奖惩;学生必须获得3本以上技能等级证书,才能毕业。

3、加强安全、规范教育,在实训中培养学生“四职”。各个实训室都制定了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规范和生产产品的技术工艺,老师严格按规范进行教学,学生严格按规范进行操作,以达到在学习和训练职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规范。

4、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在行业氛围中培养学生“四职”。我校机械专业,目前有两个理实一体化教室,学生理论课和实训课以及部分文化素质课都在同一间教室上课,每天耳闻目睹这些设备、规程、员工标准形象等行业元素,在浓厚的行业氛围中学习和生活,可以迅速让学生养成机械专业各工种从业员工应有的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规范、职业技能。

5、以加工产品代替常规的练习式实训,使学生尽快成长、成熟起来。我校目前已与两家机械加工厂签署了产品加工协议,企业为学校提供原料,学校组织学生在实训时加工成产品,产品返回企业出售,这样不仅为学校节约了实训耗材成本,而且合格产品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任务载体,通常加工一个合格产品需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老师把学生分成几个班组,每个班组完成一道工序,熟练后又交换,最终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加工产品,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经历了责任与自信体验、技能体验、岗位体验,促使学生尽快成长、成熟起来。

6、以企业管理模式代替常规的班级管理模式。我校机械专业,每个班都是一个车间,进入实训室训练或生产企业的零部件产品时,都以工厂化管理模式运作;学生中有:车间主任、车间副主任、班组长、原料保管、发放员、产品质检员、产品保管员等,起组织管理和生产指导作用,其他学生都为工人;这些学生管理者,都是老师事先培养的“小先生”,学生在这样的行业氛围下实训,能迅速提高自己的技术,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从行业中来,回行业中去,依托行业办专业”的机械专业办学思想,是我校教学改革总体构想的一次尝试,实践证明,效果非常好,其他专业也正在努力创造条件试行。但是,在改革的进程中,肯定会遇到许多问题,只有靠集体的智慧,在探索中不断解决。